老海《南阳小记》

2018-08-22 16:37

   诸葛亮

 
  说来实在汗颜,在这之前,我还真没到过南阳。南阳名气多大呀!南阳古时称宛,源自古时大姓之所,传说伏羲氏的老师就叫宛华。想想看,南阳历史有多么悠久吧。南阳正好是个四面环山形同碗状的盆地,我倒更乐意把宛理解为碗。南阳地处中国之中,融合了南北丰腴之厚土,交汇了东西山水之灵气,确称得上是一只“金钵玉碗”。无怪乎古时的南阳就蕴育出了成堆的名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谋圣姜子牙、相圣百里溪、智圣诸葛亮……等等。
 
  在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中,原本排得并不靠前的诸葛亮在现今当代的“知名度”却大大超过了其他前辈先贤。这显然得益于几千年后罗贯中的那支生花之笔。一本情节紧张悬念跌出的《三国演义》让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地无人不知。用词造句极度煽情夸张的文学才子罗贯中,以后裔身份自觉维护大汉民族的“正统”思想出发,显然人为地夸大了“汉(蜀)丞相”诸葛亮的智慧。《三国演义》的上半部诸葛亮智慧超群神机妙算得让人惊讶到了合不拢嘴的地步,拿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近妖”。而到了下半部,我们发现那个超智的诸葛亮不见了,指挥军事连连失误,连几乎没什么名气还称不上军事家的司马懿都打不过,面对司马懿的“坚守不出”,一点办法也没有,竟郁闷致死于五丈原。之所以上下部形成“两个”诸葛亮一点也不奇怪,罗贯中即便再喜欢诸葛亮,也得尊重历史。历史的结局是诸葛亮没打过司马懿。作为历史小说情节可以“演义”,而结局是不能改变的。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我倒更愿意把他看成古时的“高知”或文学家。证据是他的两篇《出师表》写得太好了,除却政治内容,完全可以看作是两篇传世的美文。而他在其《诫子书》里的引用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则成为后世文人修身养德的名句。不过,这两句看似简单的话,连诸葛亮本人也未做到。那么智慧的诸葛亮在最后却不顾国体民生,强行北伐,六出祁山,最终因久战不胜而心烦气躁,积劳成疾。如果他真能做到“淡泊”“宁静”,也不至于54岁就中年早逝。这时间的诸葛亮看不出有一点“致远”的战略家眼光。无论是罗贯中还是后世的历代统治者,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大肆溢美诸葛亮,无疑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思想有关(他为完成“先帝”遗命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北伐”就是例证)。时光匆忽到今天,我看传统的“忠君”思想并非值得提倡。君若是为民谋福的好君,当然应该“忠”,可若是自私透顶,只顾榨取民脂民膏供其无度挥霍享乐的坏君,也要无条件地“忠”吗?关于这一点是大可质疑和值得商榷的。
 
  但不管怎么说,一提起南阳就会想到诸葛亮,或者一说诸葛亮就会想到南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南阳山水灵气孕育了诸葛亮,诸葛亮又使南阳名声更大噪。这是一种因果二律正反的辩证关系。中国的“龙”有很多,可“卧”着的就只有这一个。
 
  桐柏山
 
  车在高速路上疾驰的时候,下起了小雨。坐在后座上的我正在低头看手机信息(如今老汉我也和小姑娘们一样成了“低头族”),突听坐在前排副驾座的贾先生一声惊呼:“看!”我急忙抬头,前面两侧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景象,巍峨峻拔的大山因水汽氤氲,白色云雾在山涧峰巅起伏缭绕,气象万千,像极了一幅幅移动的水墨国画。我用手机拍了几张,发到朋友圈,立即迎来大家的一片点赞。正在我兴致盎然准备再多拍几张时,车子钻过一个长长的山洞,出来隧道,大山不见了,那云蒸雾腾缥缈如画的美丽山景便顷刻消失不见。
 
  我问前座的贾先生,刚刚过去的是什么山?好美啊!见多识广的贾先生说,是桐柏山。啊!原来是桐柏山呀?我的嗟呀问语里透着更大的惊喜。桐柏山,早在上个世纪末就知道它的大名了,那是在上大学后星期六晚上在大礼堂看的《小花》电影知道的。那部由唐国强、陈冲、刘晓庆主演的彩色电影令我们看惯了黑白电影的这代人耳目一新。尤其导演开了战争片突破禁区的诸多先河,没了以前从头到全是打仗,多了抒情色彩,“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的惆怅又不乏优美的唱腔拨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弦。尤其刘晓庆饰演的翠姑(另一小花)背着受伤的八路军伤员咬紧牙关在陡峭如华山一样的石阶天梯上一步一步往上爬,长长的石板路上留下了膝盖磨破的血迹,同时配以“绒花,绒花……一路芬芳满山崖”的凄美插曲,让观众既感动又揪心。我看到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观众都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一直到了今天还难以忘怀,记忆犹新。也因此,桐柏山,这三个字就深深地镌刻在了我的脑壁上。后来我也才知道,桐柏山,这个神奇的地方,原来就在我们省的南阳境内。
 
  今天的雨中大美更让我为之向往。什么时候能真正到桐柏山——我心中的英雄山——革命“摇篮”里去摇一摇呢?这,当然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愿望,因为它是我们为之骄傲的中原人的山,离我居住的省城这么近。我想,我一旦走进它的怀抱,它的大气,它的神奇,它的“革命”,都会给我一种力量,一种前进的动力。这是必然的。有时候,无声的召唤胜过千言万语口干舌燥的强力动员。
 
  镇平人
 
  镇平是一个县,并非一个镇。是在南阳西南和西峡毗邻的一个县。我们笔会的下榻之地就是在镇平县的凯宾大酒店。晚上吃饭按惯例东道主自然是要用几杯“薄酒”欢迎大家的,果然“森林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宋红昌先生来给大家敬酒。毋庸讳言,并非官方举办的颁奖暨采风会,是要有商家赞助的。我私下臆断,这次活动的赞助商无疑就是“森林家”了。及至第二天吃过早餐,豪华大巴载着我们在二级高速公路上一直向西,直到把我们拉到了西峡县城,我才知道“森林家”的“家”不在镇平,而在西峡。那么?我疑惑了,为什么“森林家”的宋董舍近求远地把我们的下榻酒店安排在镇平呢?坐在我身边走南闯北的老田也不知底细,不过他的分析似乎比较靠谱,他说这只能说明,我们住的店并非“森林家”安排。那昨晚宋董专门去敬酒了呀?老田不愧是行过万里路的人,他说,这只能说明店不是“森林家”但饭是。这么复杂呀?我不禁哑然失笑,住店和吃饭不是一个东道主,这在我的开会史上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也说明我们这个非官方会议的“经费”有多么来之不易。
 
  人老睡眠少是通病,早上起来出去转转,见镇平和我们北方县城的街道格局没什么两样,大同小异。可能的原因是,人少,没有其他县城嘈杂,感觉镇平很低调。对了,低调,就是这个。我们住在这么高级(相对县城来说)的宾馆,无论政府或是企业出资,领导总要到场和作家们见个面,介绍“政绩”的呀,作为对等“交易”,我们不能白吃白住,得给他们写文章啊,要不钱不白花了?可是,没有。直到会议结束,我们都没见到镇平的“领导”。三天来镇平给我的印象就是,低调。光做“好事”,不求“回报”。
 
  相对于镇平县,镇平人还是给我——不仅是我,几乎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说的镇平人是苏氏父子——苏方平、苏雁滨。开始我不知道他们是镇平人,后来知道他们是镇平人并知道他们的关系后,才恍然大悟,再一注意对比,这爷儿俩长得还真像,最起码在比较浪费腰带长度上是高度一致的。当然也顺便知道了他们是这次会议的组织者。这也许可称得起史上最小的“组委会”了——就两个人,父亲和儿子。一直到会议结束我们踏上返程,我也没搞清我们几天来住店的不菲费用,到底是政府企业助资还是他们自掏腰包?就这两个人的“组委会”,我也看出了有领导和群众之分,老苏(其实并不老,只是相对于小苏)基本上是面露微笑地稳坐钓鱼台,有运筹于幄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大将风度,而小苏则作为“群众”跑前跑后,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招呼大家吃饭,上车,开会,旅游,照相……看着他拖着超重的身躯跑来跑去地为大家服务,胖胖的脸上常常挂着晶亮的汗珠,于恻隐的于心不忍中,愈发觉得小苏因勤恳朴实而更加可爱。
 
  我没能看到镇平县的全貌,却认识了镇平人的品质——我一厢情愿地把苏氏父子作为镇平人的代表——低调,诚实,善良,平和,勤恳……我现在坐在郑州的家中,仍能从小苏圆胖脸庞挂着的汗珠上,看到闪耀着正能量的动人光芒。
 
  森林家
 
  住在城市的人食品主要从超市里买。我经常从遍及我们这个城市各个地方的“丹尼斯全日鲜”超市买一种小瓶子的香菇酱,感到真是好吃极了。这种香菇酱不仅可以佐餐夹馍,而且可以搅拌捞面条和调剂其他菜肴,香气清新,风味独特。可没想到这种成品美味竟是“森林家”所产,更没想到做成这种美味的是南阳西峡县“森林家食品有限公司”。
 
  “森林家”虽然不是森林里的家,不过也算得上名副其实。因为他们的主打产品香菇酱的原料--香菇,就产之西峡县得天独厚的自然森林中。和与其毗邻的镇平相比,西峡的树木植被的覆盖率明显大了很多。在县城间的二级高速公路上行驶,一进入西峡界,立马感到空气纯净度大不一样,呼吸舒畅,头脑清新。没有在省城时那种空气浊稠的感觉,老有不洁的微尘或者是树毛毛之类的东西把鼻孔弄得直刺痒。我久治不愈的顽疾鼻炎,一到这里就好。
 
  “森林家”在西峡城郊群山环抱之中,想不绿色都不行。这里的办公楼和厂房也许算不上高大气魄,但干净绝对一流。这也是做食品行业第一应该注意和做到的,只有卫生才能保障健康。我们在“森林家”二楼洁净的会议室里就座,听宋董事长给我们介绍情况。
 
  一个兴旺发达的企业都是一个好领导带出来的。反过来说也一样,只有一个好领导,才能带或创出一个好企业。而企业的好领导和行政机关的好领导又不同,除了道德层面的人品好外,还要有吃苦耐劳不畏疲累的实干精神。宋红昌董事长显然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从宋董那俊朗却又不失憨厚的微笑中,一眼就能看出,他是我们豫西南常说的那种“老实人”。事实也是如此,和众多成功人士一样,宋董并非天生的企业家,他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打工仔。也是一个在世俗眼光中地位“低下”的普通工人。为了生计,他高中没毕业就到县里的石墨厂上班。光从“石墨”这两个字就能想像得到这是个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活儿。农家出身的宋红昌不怕这个,他的踏实品格很快得到了回报,不几年就从一个普通工人升到班长进而车间主任。照此势头,再过几年,他升任副厂长乃至厂长也不是没有可能。设想一下,如果那样,宋红昌可能就会在那个国营老厂干到退休了,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森林家”了。
 
  成就宋红昌成为一个现代创新企业家的不是他的“幸运”,恰恰是“挫折”。在面对国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是却没得到领导的重视和采纳,甚至他的合理化建议还会被认为是“多管闲事”。宋红昌不怕吃苦,但怕“铁壁”。他很苦闷,看不到未来和前途在哪里。于是,本性坚韧的宋红昌动摇了。
 
  宋红昌从国企“出走”,先后到宛西制药厂当销售。时至今日,宛西制药厂在全国都打出了名气,这里面有不怕辛苦的宋红昌的一份大大的功劳。虽然宋红昌在那里都干得好,甚至还帮亲友救活了一个濒临倒闭的私营企业,可他总觉得还是有“劲”无法使出来。毕竟,宋红昌是个有理想的人,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自己创业,自己当自己的老板,自己说了算,创出属于自己事业的一片新天地。可是干什么好呢?宋红昌突然从学习习总的一次讲话中脑洞大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是啊!西峡山林覆盖面达百分之八十一,被誉为“绿色王国”。这里的野生和人培香菇百分之百纯绿色无污染,可百姓们还常常为香菇卖不出去发愁。何不搞食用菌深加工呢?
 
  说干就干,宋红昌打定主意,立马行动,立项目,跑资金,选厂址,请专家……没黑没明,没日没夜,不怕吃苦是宋红昌的强项。就这样,短短几年,“森林家食品有限公司”便在西峡横空出世,继而他们做出来的绿色成熟食品“香菇酱”“韭花酱”“手撕香菇”“君易煲蛋花汤”等系列20多个单品,很快就香遍神州,全国各大超市都能看到“森林家”这个牌子。一个小小的县级厂,仅2017年就创造出口总收入突破一亿巨大成绩。
 
  宋红昌并没有满足取得的成绩,他还有更大的“野心”,他要在相距不远的龟形山和走马岗景区重新综合规划,把这一大片区域里的峻山、水库、河流、森林、梯田、农家小院、植物田园等自然资源统一进行有效整合,逐步分期分批稳步建设,把这里建成文化艺术生态园。不仅西峡人民可以来这里免费修身养性,还可以为外地城市人提供一个旅游观光休闲小住的理想去处。可以想见,数年后美丽的西峡又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这风景不仅养眼,还可长寿,更能生财。真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和宋总约好,到那时我再来南阳,到“西峡的后花园”吸氧,过一把“贵族”生活。
 
  娘娘庙
 
  娘娘庙在淅川县。在淅川县城东麓的一座高山顶上。娘娘庙供奉的是道教先祖之一的金铧娘娘。
 
  小汽车上的我们沿着一条仄仄的水泥山路盘旋而上,左拐右转,既小心翼翼,又似乎吃力。坐在后排的我,感觉仿佛坐在前排姜诚英道长的肩上。一点不错,我们就是行在姜诚英道长的“肩上”,要知道,十五年前,这里根本没路,漫山遍野林木茂密,荆棘丛生。山顶上的娘娘庙,早已人迹罕至,殿倾墙颓,只有一片荒凉。而眼前的着这所气魄宏伟的三进院道观,就是姜诚英(江改华)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在原址上复原的。
 
  原名叫江改华的姜诚英并不是淅川人,他因家庭的变故“离家出走”,本是漫无目的的盲游,可当她慕名来到金铧山头,立即被这里的旎丽风光迷住了,清风穿堂,林声飒飒。站在山顶,西北面的县城尽收眼下,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啊!仿佛一阵风吹散了乌云,江改华突觉她这许多日子来的痛苦和烦恼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在那一瞬间,她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打动了,这种力量催拥着她一刻也不能耽搁,就在金铧山顶做出了一个改变人生的重大决定,她要信道,并且,重修金铧山娘娘庙。为示决心,她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姜诚英。姜,大约与姜子牙有关。
 
  十五年,虽不算短,但仅凭一个女人柔弱的肩膀,在金铧山娘娘庙断壁残垣的原址上,建起了新的巍峨道观,外加一南一北两条蜿蜒曲折的水泥路。十五年,四千多万,没有政府的一分投资,一个女人,这样的工程,这样的事业,即便摆在面前,我还是感到太难以置信!可是,姜诚英硬是弄成了。其中困难和挫折肯定很大也很多,大和多到超出了我们局外人的想象。我只能相信宗教的潜在力量之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才会产生这样的个人奇迹。
 
  从世俗的眼光看,脸色黑黑的金铧山娘娘庙道长姜诚英肯定算不上美女,可是她身上透漏出来多年修行的道风仙骨,和她那一直保持着的和善笑容,却是那么的动人。明明是我们打搅了她们,连在县城里吃的那顿中饭都是她掏的腰包,可她却时时向我们作揖答谢。“真是麻烦你们了……”这话应该我们说才是呀?我想,这大约是一个出家人善良的感恩习惯吧。不知怎的,我感到姜诚英就是那个两千五百年前的娘娘,是那个金铧娘娘的转世。不过这样说当然十分之不恰当,道家只崇拜自然,不相信“转世”,这是和佛教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我们参观娘娘庙的过程中,姜诚英让道观里人擓来了一大篮子黄澄澄的麦熟杏招待我们。拿起一个咬上一口,啊!酸甜酸甜,后味还透着那么一点微微的香。这是真正的杏的味道,是我儿时记忆里杏子的纯正味道。在城市超市里是吃不到这种味道的。超市里来路不明的水果,看着颜色光鲜,可大都是转基因或催熟剂“武装”出来的,好看不中吃,甚至有的不仅没水果味,还有一股泔水味儿。
 
  遇见这么好吃的水果,我很没成色地一连吃了好几个。果然,问起来这么美味的杏子并非她们专属所载,而是周围山林里自然杏树之果。百分之百的“百分之百纯绿色无污染”。我之所以用了两个百分之百,是我知道引号里的那个在城市超市包装袋上的“百分之百”实在令人生疑,百分之百地让人那么不可信。
 
  走出好远,金铧山绿色黄杏的甘美味道还在我的舌蕾上久久不散。我知道,那是金铧山的味道,那是姜诚英的味道,那是道家尊崇的道法自然的味道。
 
  玄妙观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且不说五千言的《道德经》,仅就其中的这一句话,八个字,老子就可称得起是“伟大作家”。因为这八个字太厉害了,可以说穷尽了世界乃至宇宙之规律奥妙。世界(宇宙)的问题“玄之又玄”,稠密和神秘到了谁也不可能解释得清楚。可当我们找到了开启“众妙之门”的那把钥匙,似乎一切问题都有可能迎刃而解。然而,当你跨进了“众妙之门”会发现更加“玄之又玄”的问题,就像科学家推测的宇宙外还有宇宙一样,世界(宇宙)中的事可以穷知却又无法穷尽。
 
  当我们来到位于南阳宛城西北的玄妙观时,我想,这个道观名字是不是出之老子的这句话呢?我不好刨根问底,应该有关联的吧?留下悬念也好,“玄之又玄”就是没有现成的答案,正因为没有答案,才吸引人们去找答案。而人生答案不仅靠“找”,更要靠“悟”,才能找到“众妙之门”。无论成佛还是得道,首先要有悟性,要靠幡然的“觉悟”。一个冥顽不灵的人,再修行也是白搭。
 
  仅从玄妙观是中国四大道观之一的排名上就知道它在中国道教界的重要地位。道长孟应仙自然有着修行多年的仙风道骨,走近她,更能感到一种仙气无形。七十多岁的她,看上去只有五十多岁。声音清亮,思维明晰,说起道教知识和玄妙观历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不像我们俗世的领导,讲话总离不了秘书写的讲话稿。试想一个道长或驻持给大家介绍情况时,拿着一篇讲话稿照本宣科会是什么样子?那肯定会让道家的祖师爷老子笑掉大牙的。
 
  我没信“教”,不过我对佛教和道教都很喜欢,前者注重内心净化,后者尊崇师法自然。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但目的却是一致的。净化思想是自然的内心,尊崇自然又会使内心净化。不错,我们在玄妙观吃了一顿全素宴,来自自然土地的植物草叶照样可以做出丰盛的宴席。佛教也戒荤吃素,仅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二者异途同归。佛道二教,如同袍兄弟。这样比喻是否恰当,还望佛道高修笑弹指正。
 
  前一天,在镇平,我们还参观了坤宁宫,是一个规模更大的道观。和我这些年到别处看的多是佛教寺院不同,在南阳参观的三个都是道观。这就给我一个南阳是道教盛地的印象。不知是不是我的孤陋寡闻?还得请教南阳的兄弟。
 
  南阳南
 
  年过花甲,我总算有机会去了一趟久闻大名的南阳。不过准确的说,我只是到了南阳之南(西南),和南阳市擦肩而过,并没见到南阳市真容。这算不算到过南阳呢?是可置疑。不过,想来南阳市和其他市没多大区别吧?无非是楼房街道林立,人车稠密如蚁而已。我到了南阳市所辖地盘的南阳南,应该认为去过南阳,似亦无可置疑。
 
  不管怎样,我总算到了心向往之已久的南阳。处于国之中心的南阳,之所以“地灵人杰”,肯定与它兼具南北气候之优的孕育分不开的。因此自古至今人文荟萃当不奇怪。不说古代有诸葛亮、徐庶等文人高士,就是现在,“南阳作家群”人数之多和水平之高在我省独领风骚也是其他地市不能望其项背的。“南阳作家群”得天时之优又独厚地理之利,成为中原文坛的独特一景自不奇怪。南阳,洞天福地之地。我还会再来。或者说,我准备再来。
 
  作者简介
 
  老海,本名李海波,著名作家。河南洛宁人。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散文选刊》前编辑部主任。自幼喜欢读书,参加工作后改行写作,迄今已在全国各文学期刊上发表小说散文三百余万字,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独身男人》和长篇小说《老村》。获过多种奖项。其长篇小说《老村》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被评为“上世纪豫西农村文学化的百科全书”。老海孜孜不倦于小说艺术,认为写出“有意思”的作品比“有意义”的更有意义。近年来,老海也兼顾散文和美术欣赏随笔。其文章被画家认可,誉为“比专业评论家的评论更别出新意,令人惊喜。”
上一篇:贾国勇《在玄妙观吃斋》
下一篇:张三醉《大山深处的芬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