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道求索,墨趣人生——记文化学者、著名书法教育家周志伟先生

2021-03-23 12:19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在其《山谷论书》中曾提到,“古人有言,‘大字无过《瘗鹤铭》,小字无过痴冻蝇,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古往今来,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学书者、痴书者多如牛毛,然而却大都止步于碑帖之前,淹没于古旧书家的影子里不能自拔,乏勇再进,能自成一家者寥若晨星,观当代书坛,亦不乏此憾象,且有甚者不以摹写为耻,反以假乱真为荣,然而在这泥潭之中,幸有清明者,如周志伟先生是也,其不临帖,不抄碑,不专攻,广博采,既不厚古薄今,更不人云亦云,于常人多走的书学传统苦修大道外独辟蹊径,崇尚率真自然,逸趣天成,竟于幽静处默默耕耘出一番独妙风景,近年来也逐渐在自家的小径上收获大成。
 
周志伟先生行、草、隶、篆、金、铭、简帛皆能书,且各有风姿,别有韵致,观周志伟先生的书法作品,大草浪漫飘逸,龙蛇蜿蜒,枯润鲜明,墨色激荡,运笔恣意放纵,排布狼藉奔突,连绵起伏波挑缠绕,其隶书则点画横陈,拙笔居多,随意倾倒,醉态萌然,作童稚状,以愚得娱,初见以为怪丑难堪,再观始觉真挚自然,细赏之,虽变化多端,却有气象万千,借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所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所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欢畅。”这其中突出了一点,就是书法的变易要旨,以多变生妙趣,以智慧与灵巧,达到心与手的和谐一致,周志伟先生便常说,学书作画都要以自然万物为榜样,云卷石破,泉涌峰叠,兔脱虎踞,叶落花开,皆是天地的妙书善画,较之所谓大家之碑帖典谱,更得自然之真意,万物之本来,学之,习之,岂不快哉。
 
除却自己的书学修行,周志伟先生还“好为人师”,誓愿将其独到的书学方法广播众人,遂于京创办《九和庄》公益书法教室,无偿为大众传授书道,无论鸿儒白丁皆可学习,周志伟先生敢于摒弃传统书法学习的各种陈规陋习,打破多年误导大众的“苦临帖”式书法学习思想,采取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即使是从未接触过书法的普通人也可以在周志伟先生的指导下即刻拿起毛笔写字,在其传道过程中,周志伟教授将书法学习逐渐去神秘化、去身份化、去文人化、去苦学化,日益形成“人人皆能书,人人皆乐书”的学习氛围,凡是聆听其教诲的学生无不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将对书法学习的惶恐不安、妄自菲薄一扫而光。
 
这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难免令人生疑,许多学生困惑,毛笔是古人发明,书法是古人所创,如果不临帖不抄碑怎么能写好字呢,今人多喜欢以古人法帖为标准评判作品高下,深以为“今不逮古”,凡古人定比今人懂得运笔与章法,殊不知早在千年以前的初唐,一位流芳至今的古人早就否定了这个说法,这个人就是孙过庭,他针对当时“今不逮古”的观点进行大胆否定,提出“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大意是说书法风格无论质朴还是妍媚都是无定的,会根据时代习俗的变迁而变化,人类在不断进步,书法艺术也在不断进化,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可贵的是既能继承古人,又不脱离时代,能顺应时代发展却又不被流弊所束缚,有何必要舍弃华丽宫殿而穴居山洞,置精美先进的宝车不顾反而去乘坐原始简陋的牛车呢?
 
周志伟先生的书学思想与这位“先进”的古人可谓不谋而合,他认为古人的作品确有可取之出,然经过数千年演变,今人亦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岂有越学越倒退之理?其认为许多当今的书者作品远胜于古人,从今人的优秀者中更能汲取新鲜营养,何必守着故纸堆不放呢。
周志伟先生不仅在书法创作中大胆出新,在书法教学中也敢为人先,绝不墨守陈规,在大众印象里,学习书法是有“定序”的,须先从楷体起,循序渐进,至草书为顶,然而周老师的学生中不乏从草书开始练习的,虽豪无楷书功底,仍能挥毫奋笔,写就流畅动感的大草作品,不禁让人唏嘘感叹,得一“名师”易,遇一“明师”难,毫不夸张地说,有良师如此点化,可省却数载的黑暗摸索,这也是如今九和庄主周志伟先生门下桃李丰硕的原因之一吧。
 
书法艺术需要技法,也需要审美,在这二者之外,更需要有对前人书法的扬弃精神,周志伟先生凭着对书法孜孜以求、上下求索的执著与专注,以及独树一帜的创作与教学理念,定能在当今书坛开启一道新的大门,以浓墨书写真趣,以挚诚传授书道,成就自己的“九和”人生。
文/马汇: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上一篇: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形象大使:张霓
下一篇:冰峰:罗广才和他的《天津诗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