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恩诗集《护念》座谈读诗会在北京八大处公园召开
一场语言的原创风暴,一部精神性的自我传记写作
2020年11月12日,李成恩诗集《护念》座谈读诗会在北京八大处公园灵光寺召开。活动由北京市石景山区作家协会、北京读诗会主办。这是“北京读诗会·爱节奏”系列活动之一。 李成恩诗集《护念》近日由新世纪出版社出版,收入其创作的长诗《护念》《胭脂传》《新的一天》,以及近百首短诗,这些作品在《草堂》《扬子江》《诗潮》《诗林》《山西文学》等处刊发,近年还获得“当代十佳青年诗人”、第四届“唐蕃古道文学奖”、“中国诗歌十年成就奖”等。
在《护念》座谈读诗会上,李成恩谈到为什么有“护念”之心?是因为在自媒体时代,各种噪杂的声音干扰了诗的纯粹,让很多诗人变得面目可疑,所以才有了“护诗之正念、驱诗之杂念”的观点。 李成恩还谈到,诗的精神性越来越退出了当代诗歌,主要原因是“诗人”与诗严重分离,在“诗人”的外衣下往往只是流行的诗。在现代诗歌叙事与抒情越来越个人化的时代,我们在当代生活中写作,屈原、杜甫诗歌的精神性没有进入当代诗歌。不管诗歌语言如何变化,诗的精神性极为重要。
石景山区作协主席李金明等人朗读了《护念》中的部分作品,大家就李成恩提出的“诗的精神性本质”展开讨论,认为一个自觉的诗人应该将语言与精神融为一体,写出既有语言原创,又有精神指向的作品。 与会者认为,《护念》是李成恩精神性写作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尤其是开篇的长诗《护念》,全诗111节,以短小的“截句”形式,写出了李成恩在当代生活与历史记忆中的种种场景与体验,她在诗中写到了孔子、柳永、王国维、巴尔扎克、卡夫卡、莎士比亚、爱迪生,还写到了阎连科、北岛、海子、骆一禾、汪曾祺、杨绛、张爱玲等人。这是与李成恩以前不同的写作,是她一部越来越深刻、超脱与具体的作品。
大家分析,诗集的第二首长诗《胭脂传》是一部女性主义的文本,采用上一首是一下首的开始的回环式结构,这种长诗结构既有趣,又有当代性。以自我剖析与独白的形式,把“我”置于历史里,这里选录了11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历史场景或人物,从“浮云”开篇,然后进入“虚无”、“清朝的庭院”,以“虞姬”、“李清照”、“黄蓉”的传奇写“我”的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仅是一场语言的原创风暴,更是一部精神性的自我传记写作。 诗集最后一首长诗《新的一天》,读来畅快淋漓,看得出李成恩写作时一气呵成,全诗气息绵长,如一缕晨光,晃动着干净的语言之光。她不断转换诗的现实与历史场景,叙事与浓郁的抒情环环相扣,时而紧迫,时而舒缓,造成全诗起伏-回旋、爬升-飞行、沉思-静止的效果,这是一首北京生活之诗,更是一首语言层层折叠的精神之诗。每一天都是新的佛塔每一年都是新的玉兰,这就是我的一天我所拥有的爱啊不要转瞬即逝我所爱着的人与土地、树木与天空我无法重复的历史,我去过的历史都将在此刻,在伟大生命的怀抱变得温顺如灵山的牦牛,如玉河古道上眼泪一样深情的蹄窝……--李成恩《新的一天》
在《护念》座谈环节,李金明谈到李成恩诗歌创作的真实与扎实;舒笠桦、孙利、敬雯谈到李成恩诗歌透露出来的善与对自然、生死、历史的深刻领悟;甄斌、恩泽、月影认为李成恩诗歌语言干脆、明净、清澈,没有给读者设置阅读障碍;李喜纯、刘会生等人读了《护念》后说被其中很多作品深深打动;马进彪、史锦萍、卫如珍等人谈到诗人与诗歌要内在一致,李成恩的人与诗高度统一,她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诗歌世界。大家还对古典与现代,现实与历史,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参加当天活动的有李金明、甄斌、舒笠桦、马进彪、恩泽、李喜纯、刘会生、史锦萍、月影、卫如珍、胡山河、尹小华、孙利、敬雯、李成恩等诗人、作家、评论家、医生、银行职员、艺术家、媒体人以及石景山区作协会员等数十人。活动由作家李金明主持。 八大处公园位于北京西山风景区南麓,是建国后首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地佛教寺庙园林,由西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八大处公园因二处灵光寺供奉世间罕存的释迦牟尼灵牙舍利而驰名海内外,近年来灵光寺内先后修建的《般诺波罗密多心经》墙,500罗汉浮雕与佛牙舍利形成了佛法僧一体的圆满。八大处公园虽以八座古刹而得名,但在2000年发现明代摩崖石刻则以八大处第九处轰动京城,吸引着石刻爱好者。
与会嘉宾还参观了八大处公园灵光寺等处,灵光寺的一群鸽子在阳光下咕咕觅食,会转圈的金鱼在池水中游动,两只白猫从围墙上轻轻走过,它们都听到了《护念》之诗。大家围炉喝茶,谈诗读诗,北京的初冬有了诗的回响。(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