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天洲:志在乡村做“牛倌”

2020-06-07 08:27

 

  走进安徽省界首市王集镇,滚滚麦浪在五月的阳光下泛着金光,一辆辆大型收割机在田间来回奔忙。在彭湖自然村退役军人彭天洲的养牛场里,一头头健硕的黄牛正悠闲地咀嚼着草料,不时甩动长长的尾巴……安静的牛棚与外面的酷热繁忙形成鲜明的对比。彭天洲穿着深筒胶鞋,正挥动着铁铲清除地面一堆堆牛粪,他的脸上溢满颗颗豆大的汗珠。
    现年38岁的彭天洲曾是一名优秀的士兵,2000年,年仅18岁的他参军入伍,在部队当兵八年,历任班长,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六次嘉奖和两次优秀士兵。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能很好的适应部队生活!他热爱国防事业,献身军营,积极投身于最需要最危险的地方。2003年秋季,曾经参加过山东省东平湖抗洪抢险,在烈日与暴雨下,苦苦坚守大堤20多天,期间因表现优突出荣立三等功。
    2008年,他光荣退伍,外出给一家企业开车,年收入六万多元。2012年,春节期间,在一次与亲戚闲聊中,听说当地群众趁禁烧秸秆之际,偷偷地将一些秸秆扔进沟塘,造成当地水污染严重,一些群众因水质污染纷纷患上肝癌。而当时一些地方干部只考虑做到不冒一股烟,不着一把火,对一些老弱病残把秸秆抛入沟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望着昔日清凌凌的河水一朝变成紫红色或黑色,想到那么多秸秆因处理不当造成严重浪费,彭天洲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家乡地处淮北大平原,气候温和,农业资源丰富,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界首就是全国最大的黄牛交易市场,曾有“天下第一行”之称,无论是黄牛养殖还是售卖都有良好的基础。要是通过养牛把这些秸秆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那该多好啊!于是,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利用有利资源,发展本地特色经济。


 
    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以后,一些战友却极力劝阻道:“还是上班吧!当兵多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理想工作,为什么要回到农村去,即便不去开车,到广东、江浙地区打工,也是不错的选择,不但工作环境好,而且能够开阔眼界。乡下交通不便,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养牛又苦又累,回去之后就再也出不去了。他的妻子也坚决反对:养牛需要大量资金,而且还需要技术,你现在什么都不会,养牛能行吗?附近村子有人养牛,才养一年,牛突然患上瘟疫全死了,十几万元很快打了水漂……
    当兵出来的都有一股韧劲,同时彭天洲的这个想法却得到了哥哥彭天升的支持。小时候,母亲就告诫他们说,哪里的钱都有腰窝那么深,就看有没有能力挣!所以经过再三考虑----就在家干,扎根农村!万丈高楼起于垒石,立足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于是按照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了,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购买《饲料青贮》《黄牛疾病预防》等书籍,不分白天黑夜地钻研起来。
    2012年10月,经过一番市场调查与研究,彭天洲对养牛事业充满希望和信心,他将退伍的钱全都拿了出来,又把打工几年挣的钱也集中起来,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了一些钱,投资十几万元在村前建起了养牛场,随后从外地购买第一批16头小黄牛。万事开头难。正当他兴冲冲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通过杨某介绍,他认识一位名叫陈怀西(化名)的朋友,说是可以帮他从宁波市一家银行贷款,用来扩大养殖规模,同时让彭天洲的堂兄彭天起和哥哥彭天升担保,拿着相关材料和他一块去了宁波。在宁波市车站宾馆,陈怀西向彭天洲索要五千块钱手续费,当时彭天洲就叫妻子马上转钱。由于妻子当时手头没钱,便找堂妹帮忙给转了五千块钱。过了两天,陈怀西告诉彭天洲:“一切手续办妥,可以回去了,在家静候佳音。”此后,陈怀西找了种种理由一拖就是大半年,最后干脆连电话也不接了。彭天洲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劲,就去找中间人杨某。杨某开始说与陈怀西联系了,说正在跑路子,马上就能办理好。后来见无法再隐瞒下去,只好如实告诉彭天洲,自己联系不上陈怀西了。彭天洲这才知道被骗,于是向界首市城关刑警队报案。至今这个案件仍没有告破。


 
    创业需要一番热情,一股子干劲,但仅有这些还不行,尤其是养牛不只是辛苦,要想把牛喂大育肥,需要掌握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疾病技术。为了发展壮大养牛场,减少牛生病带来的经济损失,彭天洲经常向界首、临泉等地的一些兽医虚心请教,从中学习一些养牛防病治病知识。同时参考其他养牛大户一些好的做法,他一边认真学习、一边不断地总结经验,同时积极参加界首市农广校举办的畜牧养殖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养牛技术水平。
    解决了技术难题,要想把养牛场做大做强,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2015年,界首市畜牧局负责人侯跃平前来指导工作,彭天洲向他如实地说出了心中的想法和困难,希望能够争取一些资金支持。侯跃平向他宣传了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直管直贷和劝耕贷,如果符合扶持条件,可以享受贴息50%的优惠,养殖母牛可以获得一些项目资金补助。彭天洲及时调整养牛方向,由原来的以小养大,以瘦育肥,变成母牛养殖繁育、自繁自养。虽然母牛养殖投资较大,两三年才能见到效益,但是自繁自养可以隔
绝从外地买牛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流行性疾病,也可以减少运输成本。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务工,每年午收和秋收两季,以前田里的秸秆难以得到妥善处理,经常会有人偷偷放火烧掉或干脆往沟塘里一抛了之。自从彭天洲养牛之后,当地这些秸秆却成为养牛上好的饲料。为了及时清理田里的秸秆,让农民的土地及早播种,地里的庄稼只要一收割完毕,彭天洲就立马组织人员开着车子、拿着铁叉,前往一块块田里捡拾秸秆。他每天天不亮起床,有时一忙起来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有时候胳膊累得抬不起来,夜晚睡在床上疼得辗转难眠。不出三天,他的养牛场附近200多亩地的秸杆便被他带人捡拾得干干净净。他将这些草料堆放储存起来,足够养殖场百余头牛从年头吃到年尾。所生产的牛除了向外省出售一些,每逢春节和中秋节也会在当地集上现杀现卖,由于牛肉是纯天然、无污染,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销路一直很好。为了让肉质更加鲜美,他从附近酒厂买来酒糟、豆腐渣喂牛,从来不给牛喂一些饲料添加剂。


 
    彭天洲养牛初步取得了成功。八年来,从当初养牛场存栏十几头牛到现在存栏百余头牛,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来。致富不忘乡亲的彭天洲,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在养牛的同时,全力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镇、村干部做好精准扶贫,利用养牛场为一些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增收、改善生活条件。同时经常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村里但凡谁有困难,都爱找他帮忙,他也乐此不疲地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今年疫情期间,彭天洲不但率先捐款,而且踊跃报名当一名志愿者,配合村里的防控工作,献计献策,宣传巡逻。他主动赶到镇退役军人工作站,要求参加镇退役军人疫情防控工作志愿服务队,并配合该站联系本真20多位退役军人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站门建立一个群。大家互通信息、互相支持。
王老家自然村有个退役军人王强家庭条件不好,兄弟几个也都较为贫困。彭天洲通过朋友关系为王强介绍了一份城市小区保安工作。由于农村人都能干,现在已成为一个保安队的负责人。村民彭玉方父亲重病,母亲腿脚不便,两位老人都是80多岁高龄,彭玉方的弟弟在新疆也因一场交通事故去世,留下残疾的弟媳和年幼的儿子,彭玉方不但要照顾父母,农忙时期还要去新疆帮助弟媳和侄子去收割庄稼,平时辛苦的没法出去工作,每次出去都会将家里委托给彭天洲,能帮的都一定帮一把,家里大事小情及时给他说,让他能安心的在新疆把那边的事情处理好再回来照顾家,年年如此,至此不疲。
    转眼间,彭天洲养牛八九年,他几乎每天都是围着牛转,秋季备草料只有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却要存够大半年的草料,他戴着草帽、裹着毛巾、经常在高温下一忙就是十几天,胳膊晒得像黑炭,玉米叶又干又痒,浑身起了红疙瘩。期间因为早出晚归很少与孩子见面,等秋季结束再见到孩子时,孩子几乎认不出彭天洲了。这种情况,年年都是如此。
    为了观察母牛发情,彭天洲不但白天要细心观察母牛的吃草量,夜间还要来到牛棚,等牛都卧下了再逐个观察是否有发情的,为了等牛卧,每天都睡的很晚,一天一年就这样过了!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从没有星期天,他总是笑着说“我的工作很好,很稳定啊,从不用担心会失业”。养牛又苦又累又脏,他从来没有过后悔。他清楚地知道,农村留守的都是一些老人、妇女和儿童,要想振兴乡村,必须要有一些青壮年在家乡创业。谈到未来,彭天洲说,我希望未来的王集镇能够有一个大型的现代化规模的自繁自养的养殖基地。有条件的话,再搞个深加工,通过现代化科学管理,不但节约成本,还能够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让界首的牛产业再次响遍中国(路很长啊)!近期的理想是成立一个养牛专业合作社,大家抱团取暖,形成跨越式发展,规模化养牛,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不在外出打工四处奔波,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王长征)
上一篇:花垣城城主“胡彩虹”的六一
下一篇:评《陈芊芊》胡彩虹:花垣城主的人设“飞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