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笔墨清气 绘阳春画图——著名画家王宗虎先生国画艺术探微

2019-12-22 23:34

王宗虎,陕西凤翔县人,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1990年进修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原西安现代控制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现为四川省西部中国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画廊客座教授,陕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上,有创造、有贡献的艺术家大都出身文史。这是因为文史和绘画常常是文人们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两种手段,“琴棋书画”是文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写意画”本身就是文人以书法手段“写”出来的。而以工科、算科出身事国画并有成就者,则少之又少。宗虎先生以工学出身从事国画创作并有所建树,这在画坛艺苑比较少见。

宗虎先生早年就读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成供职于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为高级工程师。几十年来,他在科研领域深耕细研,硕果累累,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两项,与人合著出版的《弹箭飞行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奠基性著作。他手绘的科研项目实物效果图,在电脑绘图没有出现之前,更是业内一绝。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探索国画,飞禽走兽、花卉翎毛、高山流水、灵动人物皆令其神往,以至数十年昼翔科海、夜研丹青、笔耕不辍、孜孜以求。

兴趣为追求之动力,爱好为成功之风帆。宗虎爱画,兴趣使然。他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于陕西凤翔,古称雍州。雍州为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流传于民间的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皮影雍绣、漆器工艺等对少年王宗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母亲的剪纸艺术和手工年画,常常令他着迷。在这种民间文化的大环境熏陶下,他对绘画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他尽管以科学研究为业,但始终对绘画艺术情有独钟。

宗虎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涉猎,尤以写意花鸟为主攻方向。作品润泽大方、色彩高雅、笔墨酣畅、雍容大气、古朴隽永、意味深长。他笔下的牡丹造型优美,高雅奔放,既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又有中国水墨的情韵与内涵,呈现出一种华丽而不俗、高贵而不厌的风姿与气质,“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而他笔下的雄鸡,利爪探玉、口目含光、长翅惊风、劲翮敷张,英俊威武、气势非凡。他时常把牡丹、雄鸡有机结合, 画面结构繁复有序,层次分明,色墨粲然、潇洒清新,灵动厚实、相映成趣,既充满激情与浪漫,又饱含中国风格和品位。

笔墨语言是国画艺术的基础和本体。近年来,宗虎先生不遗余力地展开了对笔墨语言的探索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腕下风格。比如画虾,他讲究笔法的深入和纯化、强调墨色的酣畅和节奏感。一只虾,“一笔画”,饱蘸浓墨一挥而就。虾背多用焦墨、枯笔,其余部位墨色渐淡,虾体晶莹剔透,明暗相济;虾须以中锋用笔,辅之以“捻笔”。如此所写虾须,线条由粗而细,柔韧飘逸,如行云流水,均匀饱满,充满弹性和韵味,绝无分叉和停顿,“双钳鼓繁须,当顶抽长矛”。

宗虎先生笔下的每一只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群虾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得益于他的每一次运笔,都注意局部与整幅作品的照应关系。如此所写群虾,首尾有序,前后呼应,起伏跌宕,立体质感。在雄鸡创作中,他把这种对应关系具体化为“开合关系”。如画雄鸡尾,一笔浓墨开张而去,另一笔收拢回来,既符合自然物象的生成规律,又彰显了笔墨开合的辩证关系。刻画雄鸡尾巴、大腿、胸部,皆以浓墨写意,而脖颈、尾根则大量留白或淡墨处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空灵而不板滞,浑厚而不漂浮,笔与墨、墨与色、水与墨之间,法度与自由之间,理性与直觉之间,流动着生命气息,最终成就一幅幅灵动含蓄、苍润浑厚、气象郁勃,充溢着乾坤清气的阳春画卷,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笔墨功底与光影造型最难同体。而宗虎早年深造于专业美术学院,具备扎实的素描基础和中国画的笔墨功力。他成功将西画素描造型技巧及光影效果融合于传统水墨表现语言之中,通过点线结合、光色对比、时空变幻使画面浑厚而富有生气,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同时又以生动的墨韵与时断时续的线条传达出各种物象特有的神采,使画作恣意泼洒、笔到意留之水墨情趣得以充分发挥。近些年来,宗虎大胆借鉴古贤大师的笔墨技法,以师古不泥、超脱自我的勇气和毅力,在原来用笔用墨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尝试简洁用笔,无论牡丹、紫藤还是游鱼翠鸟、荷塘蜻蜓,都在构图上突出大线条与大起伏的交错,笔墨上突出大点大面的组合,用笔准确、简练、朴拙、老辣,笔简而气壮,景少而意长,绘画语言的抽象性与具象性实现有机的统一。作品《春风》《黑鸡》《静观》《母子情》等,都是这种探索的代表。

各类艺术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绘画的起承转合与音乐的美妙旋律在源头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宗虎喜听中国古典音乐,尤以古筝为最爱。每逢创作,必先温壶沸水,沏茶品茗,播放古乐唱片、光盘,营造高山流水、春江月夜、松生空谷、霞映澄堂、鸟惊庭树、秋惠披霜等艺术氛围。从美妙的音乐旋律中启发创作灵感,从高低音符中把握画面节奏,从音调“调性”中铺陈画面的色彩明暗。把乐曲所传达之生命呼唤、天籁信息变为笔下意境和艺术形象。

生活乃艺术源泉。自然造化侵润、滋养着画家的身心。几十年来,宗虎先生足迹遍及名山大川、旷野村舍。面对大自然,他仰观俯察,远取近求, 用自己的眼睛去感受美、发现美,积累了大量速写、素描及水墨画稿。为生动表现雄鸡的形态、动态和情态,他经常回到凤翔老家,深入农村养鸡场或者山区民居,跟踪观察公鸡、母鸡、雏鸡的生活状态,记录它们的喜怒哀乐,详察细研,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回到画室,将鸡之嘴架骨做成标本置于案头,作画前、作画中仔细观察。每到牡丹盛开的季节,他又要身背画夹,置身园林,仔细观察牡丹的“三杈九顶”“长一尺缩八寸”的老杆及其新枝,花苞花瓣及其生长规律。这些年,仅写生稿就有数千幅之多。人像速写和素描,更是他随手练笔的基本题材,即使在出差的火车上,他也经常为同行乘客画素描人像。有时灵感突现,手边找不到合适的纸,他就用随身携带的报纸、烟盒画速写。南朝刘勰曾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以无数的观察和写生为基础,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及画家情感、情趣之艺术作品便从宗虎先生笔端挥洒而出。与此同时,他也从同辈画家中汲取了一些当代艺术思维成果,从网络艺术传媒中汲取了合适的构成元素,并且用一个当代人的感受,通过中国绘画的认知方式,不断体味中国画艺术的精髓。

白石老人曾说:“欲立意者,先立人。”笔墨以人品见高下。宗虎先生深谙此中道理,他总是把做人放在艺术修养的第一位。和他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待人真诚、事亲至孝,总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看待人生,是一个很好打交道的人。这种对人对事的价值观念表现在绘画作品上,便少了阴郁冷清的戾气,多了阳光和谐的正气、大气、和气、幽默气。他笔下的牡丹雄鸡、荔枝鸡群、青松仙鹤、竹林熊猫、灯下老鼠、盆边猫咪、小溪虾游、绿茵紫藤、骑牛牧童、奔腾骏马、竹林翠鸟、大红寿桃以及高原早春、湿地仙鹤等等,无不尽态极妍,别开生面,给人一种人间烟火的生活美、童稚美、和谐美,使人产生阳光向上的期盼与向往。

丹青所写,象之以形,实乃精神。正如明代徐渭所说:“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画家以韵律线条诠释自然,以艺术笔墨传情达意,挥写出的实则是思想之光、生命之歌。正如他在《秋韵图》中所表现的远山、近景、茅房、青松,传达给观者的是秋日山涧的秀美幽静,是一片温润、一息墨香、一缕文气,而表达出来的则是生命的丰满与精神的充实,是一种鲜活、一种锐气与纯美的风神。

“艺术家不相信科学,因为科学是不完美的东西。”这是德国油画家、版画家诺尔德的一句名言。宗虎先生是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他既相信科学,更钟情艺术。他由中年开始,从科学领域华丽转身,以雄健笔触安排心中云山丘壑,全身心投入艺术,用后半生的全部生命去完善科学研究的不完美。我们期待他比诺尔德先生想得更长远、更深刻,以艺术的全新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同时以科学的精神升华国画艺术,达到与纯粹的文科思维不一样的艺术境界。(作者:南远景/责编:王长征)

上一篇:2020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天津首开全球首场
下一篇:《罗广才诗选》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从文学少年到中年诗人的写作进化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