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康历史长诗《孙子》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中诗快讯·山东频道讯(周 念 报道):2019年12月16日下午,由山东大学文学院主办的“马晓康历史长诗《孙子》”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山东政法学院、聊城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聊城东昌学院以及山东作协、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辽宁盘锦市评论家协会的专家学者20多人与会发言。《齐鲁周刊》《山东青年》《山东商报》《山东青年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工人报》《济南日报》等编辑记者出席会议。
开幕式由山东诗词学会顾问、原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耿建华主持。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张学军,山东教育出版社理论编辑室主任、《孙子》一书的责任编辑周红心,孙子故里、广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尹国柱先后致辞。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马兵因事未能到会,向会议发来祝贺,向与会专家表示感谢。
随后,与会学者围绕“马晓康历史长诗《孙子》”学术主题,紧紧围绕《孙子》文本蕴含和对传统追寻与“天问”的相关维度展开了充满学理性、前瞻性和思辨性的研讨发言。会议由两场学术发言组成,第一场由茅奖评委、山东师范大学传媒与新闻学院院长张丽军教授主持;第二场由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牛殿庆教授主持。
在第一场学术研讨中,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夏汉说马晓康《孙子》的书写完成,是一个激情迸发的灵魂与重大题材的有效碰撞中的宿命奇遇与抉择,在语言策略上,他认为晓康采取了陈述的抒发这种形式,特别对于《孙子》中作注的特点,引起了他的特别关注,他说注疏自汉代以来已经演化为诗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诗合而为谋者则始于艾略特。另外,对于《孙子》的诗剧特征他也给予了肯定。山东作协一级作家、《百家评论》副主编赵月斌对于马晓康自长诗《还魂记》《逃亡记》的个体书写之后转向《晏子》《孙子》的历史叩问以及马晓康在长诗创作上的雄心和才华表示了赞赏,他期待马晓康今后的书写在沟通古今人物的心灵和精神层面上有更深的掘进。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刘阶耳撰写了近万字的论文,对《孙子》做了详尽的诗学剖析,他认为马晓康的长诗书写有接续唐宋诗学荣光和传统的意味,是构建中国智慧的诗学努力。来自宁波城市职业学院的教授牛殿庆同样撰写了万字长论,他对《孙子》的人物塑造、对马晓康“怜悯苍生与追求和平”的战争观、对《孙子》的架构艺术所了诗学梳理。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主任张智中教授是著名的翻译家,他的发言主要从语言艺术角度分七个方面对《孙子》做了分析细读,他说《孙子》是对孙子的诗化解读,是诗人的灵感与学者的素养的完美结合,具有西方史诗的性质。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今天,《孙子》的写作模式,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经典作品进行当代阐释的优秀样本。因马晓康有近七年的澳大利亚生活背景,又即将赴英进修,他希望马晓康成为双语作家,作品中必将有更大的气象。聊城大学的刘广涛教授认为马晓康的《孙子》让人有聆听中国智慧、寻找中国话语的感觉,这部书具有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价值,是现代长诗中的精品。其内核与体式以及对传统元素的转化堪称“马晓康写作现象”,这种现象融合了圣贤写作、智慧写作和生命写作的要素。他说今天要是有军事、美学专家和90后其他作家到场一同探讨会更有意义。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的博士、讲师唐鹏举说,马晓康的这部现代汉语长诗有着对“韵”的独特感悟和自觉追求,他提交的论文对《孙子》文本从“韵”的角度做了条分缕析。辽宁盘锦评论家协会主席刘亚明称《孙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诗歌范本,在历史性题材诗歌写作方面具有启示性探索和创意。与马晓康的另一首历史长诗《晏子》相比,《孙子》同样具有大开大合和时空交错的书写,他以诗歌的名义,去分担历史紧要关头,那些人的挣扎、痛苦、纠结、恐惧、无助、不安、坦然和勇敢。山东政法大学教授赵林云对马晓康的创作比较熟悉,他现场朗诵了两首马晓康的短诗,他在肯定马晓康长诗创作所取得的实绩的同时,建议他尝试把短诗艺术的精粹纳入长诗中。
第二场学术发言中茅奖评委、山东师范大学传媒与新闻学院院长张丽军教授简要回顾了马晓康自长篇小说《墨尔本上空的云·人间》以及近年来的创作之路。认为马晓康是怀有大心和使命感的青年作家,有着厚重的精神底色和伦理思考。《晏子》《孙子》的长诗创作在传统的现代转化和激活经典中的人文元素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他说,马晓康的诗学构建是一个宏观的系列,他把人与人性的世界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就历史长诗而言,他期待晓康加强内在冲突性和激烈程度的书写,把今天的孙子和其中包含的如止战等价值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写出历史的和现实的人类的困境与际遇,把他们写在大地上,复活他们。另外,《晏子》《孙子》有着东西方戏剧艺术的诸多元素,也可以强化戏剧表演性追求。山东政法学院教授张建波充分肯定了马晓康历史长诗的创作,认为这是人类需要回头望的时代,将轴心时代的中外圣贤光辉的思想和超越时空的智慧通过诗篇再次呈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在提交的论文中以战争的咏叹曲、战争的反思录、战争的人物志等多个角度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孙子》展示了丰富的兵法智慧,但还可以更充分些。中国诗歌在线山东频道的诗人、书画家、艺术评论家王宜涛称马晓康的《晏子》《孙子》都是厚重有份量的文本,他文字里有担当和责任,那些小情调、小忧伤、小失望在他文本里荡然无存,他为他的诗注入了蓬勃的生命之气,锐见和激情的优势在他的诗文里形成了一种狂放、不羁的青春力量。他从苦难写作、青春勇气和误读效应三个关键词入手做了解读。山东大学的孙宇老师认为历史长诗《孙子》是一部大气磅礴的现代史诗,整个诗篇就像一首激昂歌曲,里面有故事,有狂风,有怒火,有伤痛,有忧虑,当然也有向往,她相信晓康会一步一个脚印,她期待着《孔子》《孟子》《墨子》等的诞生。
山东诗词学会顾问、原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耿建华教师做了总结。他对来自各地专家的发言表示赞赏,对于一个90后诗人,山大文学院来举办这样一次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与会学者们热情、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体现在论文和发言中,令人感动。这是对马晓康和青年作家的肯定、激励,更是鞭策、期望。这是一次少有的坦诚相见、气氛活跃的学术会议。马晓康的诗歌及其写作行为所具有的新的文本价值和探索精神值得大家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他的历史长诗所体现出的对华夏文明和现代诗歌的敬仰值得肯定和发扬。随后,马晓康致答谢词,他站起来向大家致谢,表示将好好吸收消化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长辈的关爱。谈到历史长诗的创作,他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信仰,即“为苍生立命”的理想。他也将为此而写作。
据悉,在研讨会进行的同时,韩国海风出版社正在首尔举行马晓康《晏子》韩语版的首发式。
附:
长诗《孙子》是马晓康继《晏子》之后的第二部历史长诗,2019年9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中国诗歌在线
供稿: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