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运用

2021-08-11 17:10

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运用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小学部        朱玉容

【内容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课程应从文本走向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注重学生在实践与体验情境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更形象地接受课程内容,内化知识,正确引导行为,提升道德素质。因此,情境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运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实践与体验;道德与法治;道德素质

活动实践不仅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更是课程实施的“灵魂”。情境教学往往会增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实践感受结合起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理解。那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如何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呢?下面,我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问题情境,激发潜能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有效地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的灌输变成了主动探究。

在讲授六年级下册第四课《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课时,我层层递进地设置探究问题进行讲解知识点,比如:星空以外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呢?其他星球有人居住吗?为什么我们只能居住在地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什么作用?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我们应该怎么做等等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地球产生浓厚的探究乐趣和欲望。学生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交流过程碰撞出思维火花,真正做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珍爱地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模拟情境,明理导行

模拟体验是学生通过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角色的扮演,“预演”相关的生活场景,从而体验角色的情感行为,有利于获得道德认知,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在讲授内容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部分特定场景或情境进行模拟,把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使学生对此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1]

比如,在低段《我会过马路》一课进行讲解时,教师先教会学生交通信号灯的童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接着,在课堂上设计出相应的情境,借助相关交通信号灯的道具让学生在演练中反复识记交通信号灯并能借助信号灯有序安全地过马路,进而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

又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的《应对自然灾害》一课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如果我们单单在口头上进行讲授防震减灾知识及发生地震时的注意事项等相关的知识,学生会觉得似懂非懂。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地震演练活动环节。这样,在地震演练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地震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就能及时得到检验。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活动、体验、思考、辨别,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巩固了相应的防震知识。

三、生活情境,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如有实地采访调查,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还有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等等。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创设情境教学让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更容易地接受课文的内容。[2]

在讲授四年级上册的《我的家庭贡献》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知道为家庭做贡献可以从一些平凡的小事做起。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的生活情境--我的家庭“小妙招”。出示任务,比如,任务1:外婆、外公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们如何关心他们呢?任务2:如何让我家与叔叔家、姨妈家联系得更紧密呢?任务3:父母因为家务事吵架了,如何让父母和好呢?然后,分成六人小组,每小组选取一个任务袋,可采用任务袋的任务,也可以选取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不同任务的解决方法。最后,每个小组结合任务选择擅长的表演,对话等形式进行现场的生活情境汇报。在情境教学中,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让学生感受到了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了,乐于参与课堂,同时也知道了这些平凡的事情就是为家庭做的贡献。因此,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

“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所极力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好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道德感悟与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2]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置身生活实践中,充分唤起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体验,进而作出道德的判断和选择,使课堂在学生心中真正地“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钱文龙.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2017(1)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6)

 
 
上一篇: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运用
下一篇:晨风:鹿湖禅寺游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