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流韵·文脉传承”首届诗经文学奖颁奖盛典晚会在
12643 2024-10-12
“雨未停。雨/以不停的下,告示/我该找到哪一面河水……”黄挺松的诗句,在“利奇马台风”带来的合肥入秋第一场雨中,依然显得安静、淡定。
2019年8月10日上午,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理事、知名诗人黄挺松新诗集《安静的灯光》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合肥安徽文学馆举行。活动由合肥禧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共同主办。著名诗人梁小斌、吴少东、孙启放、罗亮,知名诗人詹用伦、程大宝、张耀月、徐晓明、许洁、邬云、吴兰保、张维质、杨丽琴及青年诗人淡墨、李东、童心、三生、落梅子、张培亮、吴逍、王冰方等近40名诗人出席。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会长查曙明,副会长孙大顺、何诚斌,会员路顺、梦玢、夏元璋参加活动。
活动由吴少东主持,他结合黄挺松诗歌创作履历、诗歌风格,对当下诗歌创作方向和技法等具体问题和与会诗人们展开了研讨。吴少东评价黄挺松“是一位自然的抒情者”,并肯定了“情”在诗中的价值,尤其在黄挺松诗作中所体现的可贵品质。
梁小斌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了诗人创作领域和创作环境的重要性,号召诗人尽快确立自己的创作领地。梁小斌提出,诗人经历三个阶段:先是能让自己于诗中“逗留”,接着是让自己于诗中“停留”,最后是让自己“沉静”于诗中。
查曙明代表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作重点发言,他从海子的短诗《祖国(或以梦为马)》及黄挺松为自已的诗集《代跋:畏难之写》,举例说明黄挺松在诗歌创作中推崇及传播海子诗歌的理想主义。
研讨会上,大家踊跃发言,分别对黄挺松诗作的语言、技巧、结构及意象、诗情、思想等方面,进行或解构或赏析,并提出各自见解,肯定了黄挺松在诗歌创作上多向度的探索实践并取得标志性成就。
黄挺松
黄挺松在答谢辞中回顾了自己的诗歌创作历程,他毕业于安庆师范大学,大学期间创建白鲸诗社,并出任首届诗报主编。如今白鲸诗社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学文学社团,先后涌现了多位诗坛知名诗人。黄挺松步入社会后,因工作及家庭等诸多原因,搁笔长达23年,但是他一直关注诗坛动态并坚持阅读和思考。2016年8月,黄挺松参加怀宁海子诗社(海子研究会前身),并回归诗坛,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仅2018年就公开发表作品80余首,短短3年间累积发表作品已突破200首,诗集《安静的灯光》就是这3年来创作的结晶。
近3个小时的研讨会于中午时分结束。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于8月9日在怀宁海子纪念馆专门召开会长会议,为活动提出建议并组织人员赴合肥参加。活动还得到了《雅歌诗人》编辑部、逍遥文艺沙龙、《诗黎明》编辑部的协办支持。
查曙明发言
我代表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向研究会理事黄挺松老师新诗集《安静的灯光》出版表示热烈祝贺!
黄老师在学生时代就已受海子及其诗歌精神影响,一直到2016年再度进行诗歌创作,黄挺松老师仍不忘初心,传播、推广海子诗歌精神。
从海子的短诗《祖国(或以梦为马)》及黄挺松老师为自已的诗集《代跋:畏难之写》,说明黄挺松老师在诗歌创作中一直在推崇及传播海子诗歌的理想主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从《安静的灯光》里发现黄老师诗歌里的好多诗歌语言,有如海子的诗歌语言一样,在追求诗歌语言的简练甚至直接。如:黄老师《窗户的深度》中的诗句"一框草木葱茏/就有一框草木枯萎/一框鸟兽飞奔/就有一框鸟兽遁形";《花开花合》中的诗句"万花必开/万花开放于/它们不节制的自足"等等诗句与海子诗句"亚洲铜、亚洲铜/……你是唯一一块埋人的地方"等诗句一样,在诗歌创作中追求诗歌语言的简练、直接直抵实体的本质。
希望在座的各位诗歌大伽在为黄老师的新诗集唱赞歌的同时,为黄老师的诗歌创作多提些宝贵建议,特别希望黄老师把追求诗歌语言的简练这种优良风格多发扬。
孙大顺发言
很高兴,看到这么多的老师、诗友出席今天挺松的诗集《安静的灯光》研讨会,这足以说明挺松的诗歌作品与为人处事,得到大家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我和挺松是因创办海子诗社至后来的怀宁海子诗歌研究会而相识、相知、相交,一群志同道合的喜欢海子、热爱诗歌的人,走在一起,擦起诗歌的火花,是最温暖的友谊和过往,所谓相交甚欢,这本身就像诗歌一样美好、柔软、清澈,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最近几年,停笔多年后,挺松的诗歌创作呈井喷式发展,相继在《诗刊》《草堂》《扬子江》《作品》《延河》等国内重要刊物亮相,我想这是挺松良久而巨大的沉淀后,在朴素的情怀中,获得宁静的力量,从最初的激情书写到生命体验的掘进,这需要宏阔的视野,并扎实的回到日常生活和现实之中,赋予诗歌文本一种纯棉的质地,充盈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而不空洞,苍白。这类作品很多,时间关系,就不罗列了。
我想说的第二方面,是挺松的诗歌语言,干净、节制,但其语言和诗思在向外扩展与内倾之间,相互碰撞形成了较大张力,从而使其诗意和内涵获得解放,巨大的外溢效果,使读者感受诗歌语言的干净之美、节制之源,也感受其中的律动之韵。像《黄昏坐》《雾的辨认》《松手》等,以上是我对挺松诗歌的浅见,谢谢!!
何诚斌发言
在诗集《安静的灯光》出版之前,2016年以来,我零星地读过挺松老师的诗,印象最深的一首是《我的孤独是完整的》。
我思考了良久,为什么说“我的孤独是完整的”呢?“孤独”是符号化状态,“完整”是语言的意指吗?
讲孤独的人很多,讲孤独是完整的,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按照我的文化感知力和诗歌鉴赏力所能理解的,“孤独的完整”是挺松先生固有的人文理想、价值取向与现实冲突而产生的诗性“在场”,它是忧世的,又是超然的;它是个性的,又是浑然的。
“孤独是完整的”,取决于人生境界,直面自己的孤独,其形状、触角都非常清晰。诗人在忍受中求通达,在痛苦中做精进。世事的纷扰、喧嚣,侵蚀不了,占有不了,分解不了诗者的孤独,这是一种精神“大化”、生命“全息”——“心能明理,还须自察;又能烛物,还须自照。”(方东美语)所以,黄挺松说:“我是整个孤独/忘我的麻醉师和手术医生”。
完整的孤独,抑或孤独的完整,其实说的是一颗诗心。完整不等于内敛封闭,它是人格思想自我独立的状态展示,在诗中呈现的是寻找、抵达的情感逻辑。
最后,挚诚祝贺挺松先生大著出版!
路顺发言
在坐的各位老师,上午好。首先,祝贺黄挺松老师新诗集《安静的灯光》面世。在他的个人简历上可以看出,他是我的老乡,我的兄长,特别敬佩他的是,他停笔20余年后于2016年复出诗坛,夏天对黄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感恩的季节,因为在这个夏天,在安徽文学馆对他的新诗集《安静的灯光》召开研讨会,本身就是值得祝贺的事,一件幸福的事。写作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停笔20余年后,再一次进行诗歌创作就更不容易。结合黄老师的这本诗集,我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与感触。
在《山镜》这首诗里,最后两句“恰如这过境的/大风,从不掉头归返”。我们都知道,风,来去自由。而黄老师写出了风的本质:从不掉头归返。这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人与物的关系。即是:我在世界中,世界在我中的揭世关系。我们的生存的环境,我们看到的这个景或物可以说都是千篇一律的。所以我们的写作要突破这个自然的物,写出新意的东西。所以写作无异都是记忆。比如说,我现在说的这一秒,已成为过去式。
在《试》这首诗里,有三个明显的意象:海水,杯子,坟墓。它们之间其实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中有我,我中有人。杯子与杯子是相溶的,而人与人之间相交,重叠。而坟墓不仅是终点,也是另一个维度的启点。黄老师的另外两首诗是写给他的妈妈的,分别是《妈妈,我……》《母亲》。真实的情感是诗的真谛。所以说是人与心灵的关系。他一生都在背负这母爱,倔强地向前“跑呀跑着”。说了三个关系,人与世界(物),人与人,人与心灵。归纳起来就是我和“你”的关系。这个“你”是指某个单一的个体,也指广泛的“你”,“你”是某个人,某个物,也指无边无际的“你”。
最后,在本诗集的最后一首诗里,里面有个“井”。我为什么要说“井”,因为黄挺松对我说:他的写作就是掘井,一层一层地掘。我想说的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那么我们一起撞倒这南墙。祝在坐的各位,在下个层次,在今后的创作中都能写出优质的作品,多多得创作出经典之作。谢谢!
梦玢发言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梦玢,特地从江苏苏州赶到合肥的,很荣幸参加黄挺松老师新诗集《安静的灯光》的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也很荣幸与在座的各位老师见面、学习。黄老师的新诗集我刚刚才拿到手,还没能来得及深入、细致地拜读此诗集,所以不敢在这妄言,对于诗集的读后感,我希望待我回去好好拜读,认真做好笔记,也希望日后还有机会再与各位老师见面,届时与大家分享我的读后感,感谢各位老师的谅解。
夏元璋发言
首先,祝贺黄挺松老师新作出版,给我们年轻人做了个好榜样。这次能参加如此高大上的研讨会,还得感谢黄挺松老师给我一个机会,对于黄老师我早就有所耳闻,经常在各大新媒体平台见到黄老师的大作,在之前也做过一些交流,今天能见到黄老师更是十分开心。在各位老师发言的时候我仔细的看了一下黄老师的书,从中我看出了两个词“禅意”与“现实”,比如《滴水声》这首诗充满了无限的思考与静,而令我十分赞赏的是黄老师不光光寄情于山水之间,更积极入世观察社会,他的《高铁驶过长江》便走进现实,把生活的变化与心境透过诗意的文字展露无疑,也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黄挺松。我本身是95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大多喜欢“宅”,喜欢窝在家里,即使是写东西往往都是闭门造车。所以,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向黄老师学习,古人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使不走万里路,也要多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认认真真的体会,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
供稿: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